破茧重生,“五在党支部”聚集发展合力
发布时间:
2018-10-30 09:26
来源:
破茧重生,“五在党支部”聚集发展合力
——记中国共产党普安县新店镇雨核村支部委员会
这里是距离新店镇东南部11公里的雨核村,是一个下辖13个村民组766户3783人的二类贫困村,曾经是全县少有的几个软弱涣散村和集体经济“空壳村”之一,“三顶帽子”牢牢的扣在头上。这里还是新店镇基础设施、经济条件和村民意识最落后的村。2016年的雨核村,呈现一种消极的面貌,党支部威信不高,党员干部间矛盾丛生。2017年,雨核村党支部认真反省,痛定思痛,通过实实在在地走访党员群众,收集意见建议,并以刮骨疗毒的决心总结历年来工作得失,创新提出“五在党支部”共商工作机制,并向全省推广,填补了普安县改革经典案例的空白,县委书记农文海批示:“普安县新店镇“五在党支部”共商工作机制凝聚了发展合力,要向全县推广学习。”并要求新店镇把工作强化,力争取得更好效果。
在党支部共商理清发展思路
“要致富,先修路,修路不仅要修硬化路,还要修思想的‘路’,要转变思想,集思广益,才能走好发展的路”。2017年初,雨核村驻村第一书记周明林看到雨核村现状,在村支部会议上大声强调。
随后,雨核村将全村有能力的40多名党员组织起来与驻村干部整合,分成7个小分队,奔赴全村各个小组召开小组会,共商全村发展大计。长时间的走访征集和政策宣传,经过村支部和镇政府的修改完善后,形成了短期发展烤烟种植,中期补贴发展农户养殖肉牛和生猪,长期围绕县“一红一白”的产业规划,实施“村集体+合作社+农户”模式的发展思路。
在村支部的协商下,雨核村众犇和鑫丰养殖合作社同意村支部利用“三变四化”资金98万元和扶贫资金30万元分别入股,并愿意每年拿出10%的利润返给村委会作为分红。得到分红后,村委会拿出80%给75户贫困户作为入股奖励,户均1290元。村民们尝到了甜头,对脱贫摘帽坚定了信心。
在党支部共商发展集体经济
“要发挥村支部的领导核心作用,增强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就必须发展壮大集体经济。”村支部按照“村社合一”模式,充分利用雨核村丰富的土地资源,通过集体流转土地、水塘等方式引进种养殖大户。在2017年发展烤烟1625亩,户均增收4000余元;2018年烤烟种植面积扩大到了1724亩。同时,村支部将全村90户贫困户全部纳入,牵头成立了富民种养殖合作社,将在雨核组兴建占地面积60余亩的茶苗圃基地。2018年申请了茶叶种植1600亩,10月份就可以开种。
“现在我们也是社员了,年底有分红,平时干活还有工资拿,土地给了村支部的合作社,我们放心。”低保户支明祥心底美滋滋地。据统计,2017年,雨核村通过入股分红、出租集体资产等方式,不但带动了贫困户增收致富,还实现了村级集体经济积累3.65万元,今后将会越来越多。
在党支部共商落实惠民政策
烤烟是全村经济的支柱产业,但集体烤房数量远远不能应对村里1600多亩的烤烟生产量。许多烟农在村里烤完烟后,要大老远去到羊场坡或者青山烤,变相增加了烤烟生产成本。看到这一状况,村党支部立刻行动,由原省物资集团派驻雨核村第一书记钱虹旭到集团协调申请;村党支部准备资料,由包村领导向镇政府、县财政汇报,争取到了60万元资金,分别在铁厂组和雨核组修建了集性烤房15座。烤烟产业有了保障,烟农种烟更加积极。
家住中心组的景小芬大学毕业后一直在兴义打工,收入不高还时不时和家里要钱。村干部了解到这些情况以后,迅速和县里帮扶雨核村的地税局协调,推荐了10名大学毕业生到县地税局应聘公益性岗位,目前均正式上岗,其中6名属贫困户子女。为了帮助贫困学子就学,村支部向上级协调了帮扶资金3.4万元,解决了15名大学新生就学困难问题,并建立微信群,对他们在学校遇到的困难提供帮助。
之后,经过村支部和村民代表共商,积极协调上级部门解决了通村、通组路13条31.2公里。接着,4个村民组串户路、路灯225盏、垃圾箱11个、便民桥5座、卫生室2所、危房改造62户。一项项惠民政策得到落实,村容村貌也得到进一步改善。
在党支部共商解决困难纠纷
2018年5月3日,大元组村民邓开良反映道,“我们村杨时龙把我家的住房排水沟给堵了”。接到信息后,村支部驻村扶贫工作队立即实地调查了解,先走访杨时龙,调取判决书等资料后展开详细询问;后到邓开良家详细查看排水沟堵的情况。经过调查了解,原来是邓开良家为阻止杨时龙家到后面争议的土包上去,自己设置障碍的。村支部当即叫其移除,让两家人现场签了承诺书。
“现在我们到哪个组,老百姓都非常热情,会和我们闲话家常,有什么困难也首先想起找我们,让我们去帮助解决。再给我们两年,我们一定能让雨核村变的更好”。一位村干部信心满满地说。2017年,村支部走访群众500余户3000余人,帮助群众解决了困难350余件,协调化解矛盾50余起,群众满意度得到了有效提升。
在党支部共商树立文明新风
2018年的1月10日是个好日子,雨核村雨核小组王文华家新房落成,一家人正喜滋滋地准备筹办一个喜宴。想着收点礼金,应该有点收入,但他的这个想法注定无法实现。
村支部在了解到王文华家要办酒席的时候,立即把他本人叫到了活动室,村支部成员、老党员代表轮流对他进行劝说,最后他同意放弃办“搬家酒”,并在承诺书上签了字。这种情况并不只王文华一家,1月份,村支部成功劝阻了滥办酒席苗头6起,制止村民滥办酒席3起。
“这是上个星期陈元付们几户农户来找我盖章出证明后送到我家的烟酒,我让他们来拿回去叫了几次,他们一直没来”。看到桌上堆放的礼品,“两委”干部又是心酸又是感动,心酸的是群众还是不信任我们,觉得只有送礼才能把事情办好,感动的是村干部能抵制住诱惑,主动找党支部说明情况。
针对这种情况,雨核村党支部立即组织召开了全村村组干部共商会,对这种情况进行了激烈的讨论并学习了党的十九大精神。同时传达了纪委通报的多起“两委”干部“吃拿卡要”被处分的案例,借鉴“塘约”经验形成了村规民约“红十条”,对主动反映情况的同志给予高度的表扬。会后,由第一书记、包村领导和民生监督员对几户农户进行了约谈和批评教育,礼品由老党员和村民代表送回农户。
这事在干部群众中引起了很大反响和反思。在随后的危房改造、低保提标和公益事业实施过程中,不仅没有再出现送礼办事的情况,“两委”干部也以身作则,村民之间相互监督、相互纠正,确保“红十条” 落在了实处,乡风文明得到了进一步提升。
上一页
下一页
相关新闻